中國古代醫學怎麼理解月經和女性的關係?
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生育子嗣是重責大任,所以古代醫學對女性身體的關懷,是從「生育」開始。《黃帝內經》便已提到「二七天癸至」、「七七天癸竭」,癸有水的意思,天癸作為促進生殖力的物質,在女孩子 14 歲的時候,以月經形式表現出來。女子 14 歲初經來潮,代表身體發育成熟、可以生育;到了 49 歲天癸竭,「地道絕」,就意味絕經、不再有生育力。從先秦兩漢時期,古代醫學已經透過月經的來潮、停止,來描述和觀察女性的生命週期。
「婦人以血為本,男人以氣為本」,清楚展現出一種性別化的身體觀,確立中國的婦科醫學。
也在這時候開始,醫書出現給絕經後女性的方劑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收錄有高齡婦人的調理藥方,提供古代熟女保健之道。例如,50 後的婦人可服用當歸散、茱萸丸,調理氣血;四物湯則能治療老婦的白帶分泌物問題。
參考來源:網路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